

【概要描述】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坍落度損失過大的問題,如天氣溫度過高、風大造成水分蒸發過快;減水劑與膠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適應;混凝土運輸距離過長等等,嚴重影響施工及混凝土結構質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快的問題呢? 1、減水劑后摻法 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摻減水劑。這種方法對抑制坍落度損失有明顯效果。主要是因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環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
【概要描述】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坍落度損失過大的問題,如天氣溫度過高、風大造成水分蒸發過快;減水劑與膠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適應;混凝土運輸距離過長等等,嚴重影響施工及混凝土結構質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快的問題呢? 1、減水劑后摻法 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摻減水劑。這種方法對抑制坍落度損失有明顯效果。主要是因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環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
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造成坍落度損失過大的問題,如天氣溫度過高、風大造成水分蒸發過快;減水劑與膠凝材料、砂石骨料等不適應;混凝土運輸距離過長等等,嚴重影響施工及混凝土結構質量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混凝土坍落度損失過快的問題呢?
1、減水劑后摻法
即在砂、石、水泥、水拌合之后再摻減水劑。這種方法對抑制坍落度損失有明顯效果。主要是因為水泥遇水后,在有石膏的環境中水泥中的C3A、C4AF能迅速生成鈣礬石,C3A、C4AF在體系中明顯減少,這時再加入減水劑,被C3A、C4AF吸附消耗的減水劑量顯著減少,大量減水劑能比較充分地被C2S、C3S吸附,水泥顆粒的動電電位明顯提高,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相對穩定,直接表現為混凝土和易性好,坍落度損失較小,這種方法簡單便于應用。
2、摻緩凝劑法
緩凝劑對水泥緩凝的作用理論有吸附理論、生成絡鹽理論、沉淀理論和控制氫氧化物結晶生長理論。多數有機緩凝劑有表面活性,它們在固—液界面產生吸附,改變固體粒子表面性質,即親水性。由于吸附作用,它們分子中的羥基在水泥粒子表面阻礙水泥水化過程,使晶體相互接觸受到屏蔽,改變了結構形成過程。
緩凝作用機理的另一種觀點認為,緩凝劑吸附在Ca(OH)2上,抑制了其繼續生長,在達到一定飽和度之前,Ca(OH)2的生長將停止。這個理論重點放在緩凝劑在Ca(OH)2上的吸附,而不是在水化產物土吸附。但是研究表明僅僅抑制或改變Ca(OH)2的生長和狀態不足以引起緩凝,而更重要的是緩凝劑在水化C3S上的吸附。
有機緩凝劑使水泥中的C3A水化減慢,選擇性地與Al2O3表面吸附的減水劑進行交換,被交換下來的減水劑顯著提高了溶液中減水劑濃度,為C3S,C2S的吸附提供了充足減水劑,有效地抑制了坍落度損失。
3、調整混凝土外加劑
使用高分子量的減水劑,并與適量的保水組分配合使用,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同時增加了混凝土中的游離水含量,可緩解坍落度損失。但此方法易造成混凝土成本增加。
通過物理方法把減水劑制造成不同粒徑、不同溶解速率的顆粒狀物,摻到新拌混凝土中,使其在水泥水化體系中形成不同的水化梯度,隨時補充由于C3A、C4AF消耗的減水劑,使體系中的減水劑始終維持在臨界膠束狀態,使坍落度不損失或損失很小。
也可在減水劑外表做一層能在堿性溶液中緩慢溶解、溶解速率不同的外殼,從而控制減水劑在水泥漿體中的濃度,達到抑制坍損的目的。也可選擇適當的含有極性基團的活性成分,與減水劑發生化學反應,不斷地向水一水泥體系中緩慢釋放分散劑,控制減水劑溶解速度并保持一定濃度,使水泥顆粒始終維持一定的動電電位,從而達到抑制坍損的目的。
4、降低出機混凝土溫度
混凝土溫度越高,水泥水化速度越快,水泥顆粒維持一定的動電電位時間越短,混凝土中游離水變為結合水的比例就越大。所以,新拌混凝土溫度越高,坍損越快。一般來講,溫度每上升10℃,坍落度損失增大10%~40%。因此應采取降低各種原材料溫度的方法達到抑制坍損的目的。
總之,影響混凝土坍落度損失的因素較多,根本原因是水泥中不同礦物成分對減水劑吸附性大小不同。C3A、C4AF含量高的水泥易出現坍損大的問題。后摻法、摻緩凝劑法、降低新拌混凝土溫度等方法對控制混凝土坍損效果明顯。
關注浩達建筑官方微信
或搜索“SHHD_WJJ”
精彩等你發現!
四川浩達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Copyright? 2018, schdjzcl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蜀ICP備18020274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成都